1、定义:
光环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简言之就是:一好百好,一差百差。
2、举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光环”,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3、起源: 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光环效应”。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4、启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早地对新同事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2)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同事。
(3)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4)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
(5)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PMP考试必须掌握的六大管理学定律----本博客内链接:
1、墨菲定律: 2、彼得原理: 3、帕金森定律: 4、光环效应: 5、布鲁克斯定律: 6、手表定律: